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ranklist paperranklisttupian paihangpage

被引排行

Top 10 Top 30 Top 50 Top 100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

<正>1前言自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Arrhythmia,CSA)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以来,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不断问世,尤其是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

2018 年 04 期 v.32 ;
[下载次数: 17,972 ] [被引频次: 1,017 ] [阅读次数: 9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董建增;华伟;黄鹤;江洪;李莉;刘少稳;刘旭;刘兴鹏;刘育;马长生;马坚;孟旭;商丽华;苏晞;唐其柱;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夏云龙;杨杰孚;杨新春;杨延宗;杨艳敏;姚焰;郑哲;

<正>自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三年间,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及/或完善了

2015 年 05 期 v.29 ;
[下载次数: 9,468 ] [被引频次: 356 ] [阅读次数: 7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曹克将;陈明龙;江洪;姚焰;王祖禄;吴书林;杨新春;薛玉梅;李学斌;洪葵;

<正>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简称室扑)与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但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并非少见。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毫无症状,也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心脏性猝死。一些患者可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而在另一些患者,室性

2016 年 04 期 v.30 ;
[下载次数: 8,374 ] [被引频次: 336 ] [阅读次数: 5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

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洪葵;华伟;黄从新;黄德嘉;江洪;李学斌;李毅刚;汤宝鹏;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薛玉梅;杨新春;杨艳敏;姚焰;张凤祥;张澍;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2020 年 03 期 v.34 ;
[下载次数: 12,457 ] [被引频次: 300 ] [阅读次数: 33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

郭林妮 ,黄元铸 ,蒋文平,李庚山 ,陆再英 ,戚文航 ,任自文 ,吴宁 ,向晋涛 ,朱俊 ,方圻 ,高润霖

2004 年 06 期 ;
[下载次数: 1,801 ] [被引频次: 263 ] [阅读次数: 7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修订版)

2002 年 02 期 ;
[下载次数: 1,844 ] [被引频次: 231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深入认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

郭继鸿;

2006 年 04 期 ;
[下载次数: 555 ] [被引频次: 118 ] [阅读次数: 4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QT间期及其离散度测定的方法学研究和正常值

马奕,郭映春,刘燕,王现青,崔长琮

报告100例健康成人同步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和QT间期离散度(QTd):(1)各参数测量结果(±s):QTd、QTcd(矫正QTd)、JTd(JT离散度)、QTpd(QT顶点离散度)、JTpd(JTp离散度)、Tp-TEd(T波顶点至T波终点间期离散度)、QRSd(QRS间期离散度)和O-Qd(QRS起始时间离散度)分别为25.6±11.2,26.8±12.6,26.1±12.5,24.6±14.7,32.0±15.6,31.0±14.6,20.6±8.8和12.5±7.3ms,其范围均在5~50ms以内,与国际上研究结果一致。笔者认为QTd的正常值可暂定为<50ms;(2)体表12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方法,比常规非同步记录更能反映QTd的实际情况,并且可测量同步12导联QRS起始部时间(Q-QT)及其离散度(Q-QTd);(3)本文资料由国内和国外三组不同人员测量结果相同,表明QT、QTd测定的可重复性好;(4)性别差异,QT间期女性比男性长,而QRS间期男性比女性长,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1995 年 03 期 ;
[下载次数: 222 ] [被引频次: 117 ] [阅读次数: 2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心脏猝死的防治建议

李庚山 ,李莉 ,任自文 ,刘志华 ,宋有城 ,朱俊 ,向晋涛 ,吴宁 ,胡大一 ,黄从新 ,黄元铸 ,戚文航 ,蒋文平

2002 年 06 期 ;
[下载次数: 1,061 ] [被引频次: 113 ] [阅读次数: 2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射频导管消融(RFCA)自198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使快速心律失常病人的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1991年至今我国有24个省、...

1996 年 03 期 ;
[下载次数: 346 ] [被引频次: 97 ] [阅读次数: 2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